邵氏力捧红星、李翰祥干女儿白小曼为何死在最红的时候?

更新日期:2022-10-23 15:06:29阅读:712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说到白小曼,很多人都很陌生。但是说到李翰祥,稍微熟悉香港电影圈和华语电影史的人都不会陌生。李翰祥是上世纪下半叶在香港电影圈响当当的导演,也是邵氏影业的顶梁柱导演之一。李翰祥出品过很多佳作,比如《江山美

说到白小曼,很多人都很陌生。

但是说到李翰祥,稍微熟悉香港电影圈和华语电影史的人都不会陌生。

李翰祥是上世纪下半叶在香港电影圈响当当的导演,也是邵氏影业的顶梁柱导演之一。

李翰祥出品过很多佳作,比如《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金玉良缘红楼梦》等等。

但是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风月片,堪称香港风月片大师。

李翰祥一手执导的风月片有《金瓶双艳》、《风月奇谭》、《北地胭脂》等等,看名字就知道内容的香艳了。

1974年,李翰祥执导了电影《声色犬马》,男主是许冠文,女主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白小曼。

白小曼长相美艳,五官深邃,可以看出她身上的混血基因。她原名胡瑞梅,“白小曼”这个艺名是在出演《声色犬马》的时候取的。

白小曼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她和哥哥姐姐从小跟着妈妈在台湾生活,后来搬到了香港。

白小曼的哥哥姐姐学历都不错,但是她自己却不爱念书,十几岁就开始混社会,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她遇上形形色色的人,还染上了一些不良嗜好。

白小曼的处女作不是在香港拍的,而是在菲律宾。

那是白小曼17岁的时候,她结识并爱上了一个华侨,然后跟着他到了菲律宾,在那里她拍了人生第一部电影——《神探小旋风》。这个时候的白小曼艺名还是“胡家美”,没有演戏经验的她表现得并不好,据说还因此从女一被换成了女二。

白小曼和男朋友的感情并没有持续多久,最后因为对方劈腿而分手。这段感情经历给白小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她变得自暴自弃,不仅嗑药,还闹自杀,整个人也变得浑浑噩噩。

即便后来回到了香港,但是白小曼还是没从情伤中走出来,她的私生活也变得十分糜烂,香港各个知名的酒吧和夜总会都是她经常光顾的地方。更糟糕的是,她抽烟、喝酒还沉迷于迷幻药,这样放纵的生活也为她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然后,白小曼就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贵人——李翰祥。

白小曼有着特别出众的外形条件,十分适合大荧幕,李翰祥一眼就看出了她的演戏潜质,于是主动当起了“星探”,挖掘她拍戏。

“白小曼”这个艺名就是李翰祥替她取的。这个艺名也很适合她,中美混血的白小曼皮肤雪白,身形曼妙,极具“艳星”的潜质。

李翰祥对白小曼非常满意,还称她是“林黛以来最大的发现”——把白小曼和林黛相提并论,可以看出李翰祥对白小曼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李翰祥把白小曼引荐给邵逸夫,一手促成白小曼签约邵氏。

邵逸夫见到白小曼后也夸她是“未来的天皇巨星”,然后和她签下了5年的合同,当时邵氏的明星是月薪制(其实现在的TVB也是如此),才刚签约的白小曼每个月的月薪就已经是当年邵氏女星的最高级别。

这个时候的白小曼真的可以用那个说滥了的词来形容:未来可期。白小曼的人生似乎慢慢上了正轨。她担当女主角,出演了李翰祥导演的邵氏电影《声色犬马》。

这部电影还没上映,白小曼就已经走红了,还获得了亚洲影展的“最有前途奖”——说个题外话,林黛曾经四度获得亚洲影展的影后,此时的白小曼似乎也在慢慢按照林黛的路子前进着……

当时邵氏新人白小曼的名气甚至超过了她的很多前辈。当所有人都期待着这颗电影新星冉冉升起的时候,白小曼自杀身亡。

这个时候,《声色犬马》甚至还没上映。原本以为应该是白小曼职业生涯的开门红之作,没想到却成了她的遗作。

白小曼自杀的新闻传遍香江,很多人都在探讨白小曼之死背后的真相。

有人说是因为白小曼和家人不和,一时意气冲动自杀,也有人说是和邵氏以及李翰祥有关,认为是被圈内的潜规则逼害,还有人说真正逼死白小曼的是猖獗的黑社会势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香港演艺圈都被笼罩在黑社会的阴影之下,在很多港圈旧闻里,都有关于明星和黑社会的各种故事,有被绑架拍艳照的,有被用枪指拍电影的,还有被黑社会出“××令”的……甚至还有演艺圈人士本身就涉黑的……

1992年,在成龙的呼吁下,香港演艺界发起“反黑社会暴力大游行”,这是香港艺人们长期在黑帮势力压制下的公开反抗……

而白小曼死的时候,还只是1974年。这个时候,黑社会势力已经深深地渗透香港娱乐圈,所以猜测白小曼之死和黑社会有关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更何况,在被李翰祥挖掘之前,白小曼就可能和黑社会势力有交集了。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白小曼曾经长期混迹夜店、酒吧等地,还有服用迷幻药的习惯,这都表明她的交际圈子可能是极为复杂的。

后来李翰祥回忆白小曼的事,曾经提到过白小曼拍摄《声色犬马》时就经常忘词NG,简单的一句台词都不能顺利背下来,李翰祥只好在一旁一句一句提醒她,在这样的情况下,白小曼都会出错,让李翰祥拍得格外艰难。

之所以会这样,也是和白小曼的嗑药习惯有关系。在李翰祥的劝说之下,白小曼决定痛改前非,戒掉不良习惯,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演员。

李翰祥也是看出白小曼的悔过之心,并且对她的未来寄予厚望,才会收下白小曼当干女儿。

在《声色犬马》之后,邵氏定下了白小曼出演《倾国倾城》中的《瀛台泣血》,扮演德龄一角,是很有分量的角色。

李翰祥也准备让白小曼当他下一部电影《港澳传奇》的女主角,没想到白小曼突然失踪了,只能让恬妞顶替白小曼。

没过多久,白小曼吃药自杀的新闻传出,全香港都知道才19岁的新星白小曼死了。

对于白小曼之死,李翰祥万分遗憾:“小曼之美在于骨子里,可正可邪,至为难得,小曼死了,很难再有人能取代!”

白小曼死后,《声色犬马》上映,电影票房大卖,其中白小曼的功劳是非常大的。

过了3年,也就是1977年,邵氏出品了一部叫《应召名册》的风月片,影片讲述了非法集团逼迫女明星卖淫,于是有了一本“应召名册”,其中有一个受害女星就叫“白小曼”(是的,不是化名),白小曼不堪受辱,于是自杀了——这已经不是影射的问题了。

或许,这就是白小曼之于邵氏最后的一点价值了。

那么,白小曼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是不是真的像电影里那样被黑社会势力逼死的呢?

真相如何,也没有几个人关心了。

邵氏电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