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律师》药神再现: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更新日期:2022-12-21 05:02:48阅读:4173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电视剧《精英律师》是由靳东、蓝盈莹等演员主演的职场剧,开播到现在取得了很高的关注度,这部电视剧不仅是一部职场剧,而且还聚焦了许多社会热点,从法律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其中,一起代购国外抗癌药的案件又引起了

电视剧《精英律师》是由靳东蓝盈莹 等演员主演的职场剧,开播到现在取得了很高的关注度,这部电视剧不仅是一部职场剧,而且还聚焦了许多社会热点,从法律的角度进行了解读。

其中,一起代购国外抗癌药的案件又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为众人抱薪者,真有其人

这起案件的主角叫杜飞(李宗翰 饰),他因为给癌症患者代购孟加拉的仿制抗癌药被抓。剧中,国内正版的抗癌药11万一瓶,杜飞代购的价格仅为十分之一,也就是1.1万,而且他是无偿代购。他的目的很简单,为那些付不起高昂正版药的患者,提供活下去的机会。

杜飞始终不明白,他为了生命而奔波的行为,为什么是犯罪?

从事实上看,按照我国法律,就算这些抗癌药的确有疗效、且的确是真药,但由于并未取得中国进口药品的销售许可,均会被认定为“假药”。

由于律所主任封印(孙淳 饰)的妻子患癌,封印从他那拿过药,因此他要求罗槟(靳东 饰)和何塞为杜飞做无罪辩护,因为他希望让杜飞觉得这个世界值得信任。

罗槟被封印说服,他说: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其实,这个故事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早前,电影《我不是药神》正是聚焦于同样的事件,引发了全民的关注,票房和口碑皆大获全胜。

网上有些人说《精英律师》这段剧情抄袭《我不是药神》,其实不然,这个案件有着真实的原型。

江苏无锡市一个纺织厂的老板叫陆勇,他就是《我不是药神》和《精英律师》中“杜飞”的原型。

2002年,陆勇被检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当时医生推荐他服用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名为“格列卫”的抗癌药,服用后,可以稳定病情,正常生活,只不过需要每天不间断服药。

这种药的售价高达24000元一盒,当时一般人都月工资也就2000多元,一盒药只能用一个月,一个月服药就需要花掉大半年的工资,许多病人根本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

两年时间,光吃这种药,陆勇一家就花了50多万,加上各类治疗、配对的费用,将近70万,而他也见过太多吃不起药的病友。病友群里每周都有头像暗下去,就再也没有上线了。

转机出现在2004年,陆勇在外国论坛上偶然了解到印度生产的仿制“格列卫”抗癌药,有位韩国患者从2001年开始吃仿制药,至今身体各项指标都达标。

陆勇先是自己试吃,一个月后各项指标也达标,于是在病友群里分享了这一消息,仿制药的价格仅200元一盒,数千名病友让他帮忙购买此药。

随后,陆勇还亲自前往印度制药公司考察,确认公司的真实性。2011年,为方便病友打钱买药,陆勇买了三张有国际信用卡。

但在两年后,陆勇因为“妨碍信用卡管理秩序”以及“销售假药罪”被公安局拘留。陆勇的300多名白血病病友联名写信,请求司法机关对他免予刑事处罚,网上也有900多病友签名声援。最后检察院经过严密的调查后,向沅江市人民法院撤回起诉,认为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这个案件在当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受到争议和质疑,但也推动了医疗改革。

《我不是药神》取得成功后,陆勇再次成为焦点,但是他对于电影人物的塑造有话要说,他在去年的采访中重申自己与电影人物的不同:

第一,我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来帮他们代购;

第二,我的行为也不是代购行为,因为大家的钱汇不出去,不方便操作,才弄了一个独立的账户。

一场法理与情理的辩论

《精英律师》的“杜飞案”同样讲的是这个故事,从矛盾冲突的设定来看,它比不上《我不是药神》那么有冲击力,而且两者主人翁结局也大不同。

电视剧把焦点放在了情理和法理的辩论上,也就是的认定有罪和无罪的原因,我从剧中总结了双方的论点。

主张有罪的一方认为法不容情,主要从法律和秩序方面论证:

第一,此药未取得中国进口药品的销售许可,杜飞的行为违反了国家药品管理法规。

第二,制药企业拥有药品的专利权,如果杜飞的行为不违法,我们国家的药品专利保护就成了一纸空文。

第三,制药企业投入了巨大的研发费用,从研发到上市约需要花费25亿美元,而且只有十年的销售期,因此注定不可能薄利多销。如果放纵便宜的仿制药,以后可能没有药厂会投巨资去研发新药,从长远的角度看,会面临更大的损失。

第四,如果不制止这种行为,就会给那些企图从中牟利的人钻空子。这个点在电视剧中未提及,但是《我不是药神》中的主角一开始就是冲着加价谋利去的,而且影片中也有不少人因此受骗,因此我认为这也是司法考虑的方向。

另一边主张无罪的一方则认为情有可原,主要从动机和人的发展来论证:

第一,杜飞的行为类似于紧急避免,也就是为了挽救几千名买不起昂贵药品的绝症患者的性命,不得已而违法。

第二,承认杜飞的行为损害了药企的利益,但他的举动却保证了更大的公民权利——生命健康权,也就是以损害小部分人的利益保护了更大的利益。

第三,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司法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保障人权。而在公民的人身权利中,最大的权利是生命权,如果杜飞的行为构成犯罪,那么这就背离了司法的价值观。

从结果来看,《精英律师》“杜飞案”的结局与现实中陆勇的结局更为相似,最终都被认定不构成犯罪,而且还推动了医药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及司法理念和执法观念的转变。

为什么“药神”案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荧屏,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究其根本在于“人”。

著名的精神分析专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一书中提出:

健康的社会应该能促进人的如下能力:爱他的同胞,创造性地工作,发展他的理性和客观性,获得自我感,而自我感的记住是对自己创造性力量的体验。

不健康的社会则会造成人们相互之间的憎恨与不信任,将人变成供他人利用与剥削的工具,剥夺他的自我感,直到他屈从于他人,或者变成一个只会服从的机器人。

从发展的角度看,人是中心,一切经济和政治活动都要服从于人的发展这个目标。因此,用于维持社会健康运转的制度,应该适应人的需求,而不是超越人,把人当成制度的附属品。

无论电视剧还是电影搬上荧屏,都是给我们以启示:以人为本,方得始终。

我不是药神精英律师陆勇抗癌药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