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劲太大了!二刷《无名》后我坚信,中国谍战片将迎来全新时代!

更新日期:2023-01-23 05:09:06阅读:673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总算等来了《无名》的正式公映,春节档最神秘的电影也终于揭开了面纱。22日电影正式上映后,很快,首波口碑也已经出炉。“后劲太大了,导演拍出了风声的效果,拍出了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一种腔调。值得二刷。”“

总算等来了《无名》的正式公映,春节档最神秘的电影也终于揭开了面纱。

22日电影正式上映后,很快,首波口碑也已经出炉。

“后劲太大了,导演拍出了风声的效果,拍出了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一种腔调。值得二刷。”

“这是一部连狗都会演戏的电影,中国电影美学的巅峰之作。”

“超级精致,细腻的镜头语言,构图灯光音乐,准备去二刷了。”

“每个人物都好像那个时代真真实实存在的人,有着独属于那个时代的风味。”

“最后半小时持续烧脑,持续反转。”

“神秘又流畅,画面太震撼了。”

简单来说,看过电影的网友的真实感受就四个字:

后劲太大!

不瞒大家说,青石的感受也是如此。

《无名》的后劲真的太大了。

二刷《无名》后,我依旧难掩激动心情,对程耳导演这部新作,还有很多话想说。

先来聊聊《无名》电影的故事。

电影的主线故事都发生在上海,讲述的是1937年-1941年孤岛时期的上海及1941-1945太平洋战争后孤岛沦陷后的上海,隐蔽战线的地下工作者是如何在波诡云谲中送出情报的。

故事本身并不难懂,难得的是在电影的表现形式上。

早在预告片和海报释出时期,电影就把“高级感”这三个字牢牢印在身上。

毕竟这是程耳导演7年磨一剑的诚意之作,光从画面,就已经可以感受到电影美学的魅力。

比如色调作用下的极度压迫感;

冷暖色调代表的人物色彩;

巧妙通过镜像来丰富构图;

就算是一个人都没有的空镜,也能让人忍不住停留慢慢欣赏。

不愧是用地表最强摄影机阿莱65拍摄的,就是绝对质感。

再举一个例子。

影片在前半段,还有一个极具冲击性的画面对比。

一个是驾驶着飞机从大海上飞过,干净的海水和蓝天白云,镜头拉近,飞机里有两个出来执行任务的士兵。

这样一个“高级士兵”,连他养的狗都是带着飞行员帽子和眼镜,坐着飞机在天上欣赏美景。

这么“岁月静好”的画面一切,就是断壁残垣背景下,一只淋着雨断腿的狗。

这只狗拖着断腿,在这个被炸的面目全非的城市里缩着脚跳,心如刀割,太难受了。

特别是这样一明一暗的对比,冲击力更深。

电影里的转场也是精心设计过的,好几次通过和画面错位的配乐来达到转场的目的,影音的魅力一下就出来了。

《无名》的高级感,甚至是只看画面,就能体会到那溢出屏幕的冲击,绝!

相比7年前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更重要的是,《无名》里导演把这不怎么容易有实感的“高级感”落地了。

《无名》的类型定位是悬疑谍战片。

要怎么把一个需要你来我往正面交锋的故事拍成专属于程耳导演风格的“暗流涌动”,导演是花了工夫的。

简单来说,导演在电影里放了3把钩子。

第一把钩子:悬念的设置

《无名》的故事不复杂,但是讲得非常精彩。

不夸张地说,2个多小时的影片时长,全程无尿点。

这里就必须说说电影里悬疑感的设置。

除了非线性叙事带来的悬疑感,电影里还有很多小巧思。

比如黄磊 手里的枪。

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来的,以及他是谁?

这些都是影片前期丢出来的钩子,当你有了想要探究下去的欲望,这个谍战片就成功了。

再举一个更值得琢磨的例子,公爵之死。

这个片段乍一看只是2小时电影里的一个插曲,但它的设置却不可或缺,且精妙。

日本的某位公爵为了体验生活,来到了一个小队当小兵。

某次他们路过一个水井,意外发现水井里有几具日本人的尸体。

为了弄清楚是谁干的,小队把附近一个矿的矿工都抓起来。

不说,就一个个枪毙。

可说了,也可能活不了。

因为说错了话。

当一个工人把日本人的尸体称作是“脏东西”后,日本小队怒了。

他们把所有工人抓起来,丢进地下作业的井里,然后从上往下倒水泥,把他们给活埋了。

上面是蔑视生命的傲慢,下面是不惧死亡的漠然。

这段镜头设置,在预告片里就有极强的冲击力。

在电影正片里,效果翻倍。

看吧,一个不起眼的小片段,都是精心设置的悬疑点,就更别说其他了。

影片中出现的多件不起眼的小事,最后都能串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且对故事主线,有重要影响。

像是王一博王传君 开场时,对早餐该如何定义的解读。

就连点菜要不要加上一个排骨,以及桌子上想要跳出碗里的醉虾,都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

此外,电影也把恰到好处的留白诠释得很到位。

我敢说,此片一出,中国谍战片将会迎来全新时代!

第二把钩子:精彩的对白

幸运的是,导演程耳不仅是画面型选手,还是文本型选手。

当然,《无名》电影里是有台词的,而且对白还非常精彩,没有一个字是废话。

电影里,有的角色话多,有的角色话少,有的角色喜欢重复说话,有的角色擅长沉默寡言,还有的是不同的角色说着相似的话语。

无论是哪一种,放到他们这个人物身上,就是钩子,会钩着你往下看。

梁朝伟 饰演的主任,两次说到自己之前的经历。

广州被炸,来到上海,进入这个系统开始工作。

只不过两次面对的人,不一样。

当然,最后这两人的结果,也都不一样。

黄磊饰演的机动分子,也有过这样的台词呼应。

“我是个软弱的人,不适应这个巨变的时代。”这样的话,他说过两次。

一次是他在意识到危险之后,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对着相处5年的战友说的。

一次是他已经决定投敌,在面对前来做记录的梁朝伟说的。

黄磊这个角色,两次说到自己将来的打算,对应到影片最后,那位日本人军官也有过这个念想。

在战败被俘之后,他和王一博饰演的秘书提到了自己想要回家,家里有田,可以当农夫。

这样的想法,和黄磊那个角色不谋而合。

两人的结果,也都极其相似。

电影里,还有更多这样角色命运的互文,而且是通过台词和对白来体现,更显得精妙。

第三把钩子:演员的表演

当一部电影将台词的占比让位给镜头语言,说明导演功力和演员演技就成了决定电影成败的两大关键。

导演能力我们前文已经聊了很多了,另一个演员演技如何呢?

青石可以拍着胸脯说,全员不仅都保持了个人水准,甚至还超出预期。

比如梁朝伟的眼神戏。

梁朝伟是影帝,他的演技早就不需要赘述,光是预告片里的几个镜头,就已经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演技。

放到大银幕上,这种感觉就更直观。

电影里,他作为一个身份特殊的主任,接触到的人多且成分复杂。

他是汪伪政府里某位重要部长的表哥,和日本人有过多次饭局和交谈。

他和两个得力助手常有联系,还和想要叛变的机动分子有正面大段的谈话。

他还有一个分离5年的妻子,兼战友。

无论是哪一个立场,都被梁朝伟很好地表现出来了。

在大银幕上看他表演,每一条皱纹都会演戏的感觉真的太好了。

和他有最多对手戏的新生代演员王一博在电影里也有不错的表现,甚至还有不少惊艳一笔。

比如他和好友在审讯室门口的对话,抽烟的动作里都似乎有什么故事。

他和未婚妻的决裂,以及在看到报纸上的消息后崩溃的部分,都可圈可点。

影片中最精彩的打戏都是由他贡献的,接近尾声的那段和梁朝伟的生死博弈,更是让人看到手心冒汗。

拳拳到肉,精准打击的画面,真的是让人觉得隔着银幕都觉得疼的地步。

还有他最后在车上对着梁朝伟的那抹邪笑,结合他影片中当下的身份,毛骨悚然!

电影前期存在感很强的王传君,也给出了水准之上的表演。

他把一个动荡局势下一个麻木“工作”的人给演的很到位,没心没肺地吃早餐,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致。

影片中他有一个表情的突变,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可能会被吓到,具体是什么状况下的表情突变,这里就不过多剧透了。

还有黄磊,他这个角色的手上动作,需要特别注意。

周迅 把她饰演的这个角色给演活了,真正诠释了什么是每一个毛孔都会演戏。

以及一个转身就把演技给发挥到位的大鹏 ,和演绎堪称完美的森博之

《无名》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钩子,能把观众钩着往下看。

最后,来聊聊《无名》的票房。

截止22日18时40分,影片的总票房破2亿了。

对导演程耳来说,这已经刷新了他个人票房纪录。

对于这部电影来说,还远远不够。

购票平台上评分也已经出来了,猫眼开分9.1,淘票票开分9.1,成绩不俗。

不少观众在看完电影后,给出好评的同时,也对这部电影还有话要说。

他们说,《无名》是一部有门槛的电影。

这个说法,青石不是很认同。

准确来说,《无名》应该说既是一部有门槛的电影,也是一部无门槛的电影。

从电影文本上看,这确实是有一点门槛的,但不多。

电影的时间线从1938年一直到1946年,加上片中人物多次提到的1931年,需要观众做一点功课才能更好理解。

但电影其实也在最大程度上解释清楚。

且影片对于角色的塑造很分明,是属于脱离历史看依旧能够看得懂的程度。

所以,从电影本身来看,《无名》也是一部没有门槛的电影。

甚至可以这么说,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国电影上了一个新台阶。

它探索了中国电影影像化的更多表现方式,我们需要更多更有风格的电影。

在之前的预告里,《无名》创造了一个新概念:

超级商业片

如今看来,这话没错。我相信《无名》之后,中国电影的超级商业大片时代即将到来。

春节档的第一枪,就由《无名》来打响。

青石电影 | 老孟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梁朝伟黄磊程耳无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