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信隧道尽头终有光!《无名》里每一个英雄值得我们铭记

更新日期:2023-01-26 17:21:29播放:2966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文/小强《无名》是一部抗日战争背景的谍战片,全片剧情贯穿8年抗战,需要结合剧情简要回顾一下抗日战争史。这8年,中华民族驶入了一条黑暗的隧道。这条隧道中最黑暗的地方,毫无疑问就是“汪伪国民政府”和日本人
文/小强

《无名》是一部抗日战争背景的谍战片,全片剧情贯穿8年抗战,需要结合剧情简要回顾一下抗日战争史。

这8年,中华民族驶入了一条黑暗的隧道。这条隧道中最黑暗的地方,毫无疑问就是“汪伪国民政府”和日本人在上海的特务总部。这里的人,信仰崩塌、人性复杂、忠奸难辨。这里发生的事,政治谋生、卖国求荣、酷刑折磨、血腥杀戮。然而也就是在这里,有那么一些无名的人,他们潜伏在黑暗中,信仰坚定,惩奸除恶,他们坚信隧道尽头终有光。

抗战背景的谍战影视剧很多,《无名》在切入角度上就赢了。影片在前期宣传中强调是一部“超级商业片”,程耳导演也说这是一部有“参与感”的电影。

何为“超级”?观众如何获得“参与感”?

与其说是“超级”,我更愿意称之为“高级”。用极具风格化的影像、极度克制的信息量输出和充满了隐喻的细节来构建高级的电影语言,观众不是被动的接受浅薄的直给的信息和情感,而是带着脑子和导演、角色一起去完成故事的拼凑,一起去体验角色的困境和情感。当影片结束,悬疑被解谜,人物被完整建立,前面慢慢酝酿的情感会喷薄而出,这就是“参与感”。

说几个具体的例子。因为电影是《无名》,所以电影中的大多数角色也都是没有名字的,就用演员来代指角色。

谍战片最重要的类型元素,也是观众看谍战片最主要的快感来源,就是分辨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一个拼智商的战场,交战双方是创作者和观众。创作者需要在谜底揭晓前埋设各种细节伏笔,观众需要随时发现并在片尾验证。

程耳导演喜欢用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来暗示角色的本性,就是吃。

《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的渡部是一个在上海生活多年的日本人,他娶中国老婆、穿中国衣服、吃中国菜、一口标准的上海方言。当他独自一人,回到日本风格的私密住处,换上日式服装,精心制作品尝日本菜。没错,他是一个潜伏上海多年的日本特工。《无名》里的梁朝伟是汪伪政府特工部门的中层领导,一个典型的汉奸。和日本人一起吃日餐,大鹏问他为什么吃这么少,他说吃不惯。

《无名》的故事背景宏大,如何不落入宏大叙事的桎梏,如何用最悲天悯人或者一黑到底的态度展示大时代下的个体命运,如何做到不浅薄不直给,而是让观众也参与进电影和创作者一起去体会,拍狗。

第一只狗,被日军轰炸的广州,一只受伤的狗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最终惨死在断壁残垣之中。第二只狗,轰炸广州的日军飞机上,一只穿着衣服戴着墨镜的柴犬,威风凛凛,耀武扬威,并且还有名字,叫“罗斯福”。这个名字显然是创作者的“别有用心”,也很好解读,这里就不展开了。第三只狗,不是一只,是一群,汪伪政府特工部,笼子里那些吠叫不停龇牙咧嘴的恶狗,一群走狗。第四只狗,汪精卫病死,汪伪政权树倒猢狲散,一只狗夹着尾巴逃离了院落,走狗不得好死。

《无名》是一部群戏,演员众多。演员的任务就是完成角色阐释,让观众相信他演的角色就是那样的人。在完成任务上,梁朝伟、黄磊、周迅,都是让人放心的。就像本片的悬疑属性,首次主演大片的王一博,也很好的完成了一次精彩的表演。

《无名》,确实值得一看!

电影上海市无名隧道尽头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