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杰为什么不再牛逼了

更新日期:2022-03-07 18:09:09阅读:4956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年前的导演综艺《开拍吧》不同于隔壁的节目扯皮打架 ,在和平的氛围里糊作一团,悄悄落幕。冠军是这位,为大家剧透了《开拍吧》豆瓣专组首页却还在齐齐声讨开播之前最值得期待的郝杰导演。郝杰,在国内青年导演的最

年前的导演综艺《开拍吧》不同于隔壁的节目扯皮打架 ,在和平的氛围里糊作一团,悄悄落幕。

冠军是这位,为大家剧透了

《开拍吧》豆瓣专组首页却还在齐齐声讨开播之前最值得期待的郝杰导演。

郝杰,在国内青年导演的最高殿堂里力压一众文青,在First电影节上连续两年获得大奖。郝杰说,当时的自己有着拿到戛纳,超越陈凯歌的野心。

他有口碑,有人气,还有大奖傍身,然而最近他的风评却一举逆转,变成了恶评。

大家愤怒的原因很简单,郝杰导演在微博上发表了一些让人恼火的发言。

在节目外,郝杰导演在丰县拐卖的问题上重拳出击(已删除),“拐卖后的爱情”“逃跑的媳妇”“宁愿被枪毙还冒死买卖嫁娶呢”……这一系列新奇的胡话让网友大受震撼。郝杰,是什么时候变成现在这样的?

看看他以前拍的片子,《美姐》《光棍儿》,不难看出他是个从乡村走出来的野生导演。

围观新买的媳妇,甚至还有lgbt内容

“爱走东的不走西,爱*屁股的不日bi”,这种生猛的口头表达也就在那些山沟沟里能听得到,有教养的city girl/boy听了都脸红。

老光棍的奇妙冒险,以前桃也写过

大家一看农村老年人的性问题都来劲儿,这个以前可没看过。电影里的农村要么是《黄土地》要么是《红高粱》,多被第五代那套知识分子的叙事垄断,再有也就是一些小众的恐怖民俗电影。没有鬼,没有命运纠葛和特殊时代背景,郝杰的农村是“有点荤的”普通人、普通事。

只爱听荤曲

你说他牛逼吗?确实挺牛逼的。

题材是性饥渴的农村,拍摄画面“生活味和形式感兼具”(陈凯歌语),学院派都看傻了,一套自成体系的二人台叙事手法也足够特别。赢了,电影节确实该给这种稀有的电影颁奖。

时间来到2021年,甄选演员的综艺耍到没人看之后,导演终于也开始拍综艺了。他们凑了一批人,有拍网大出身不出名的,有港台背景自娱自乐的,郝杰属于有名,有代表作,但多少年都不见人影的。

郝杰导演,在综艺里说话需要缓冲,厚底眼镜片里闪着和死去的咸鱼一样的光,和宣传片里那个撒野挂嘴边,“老子最狂”的样子判若两人。他得靠着慈善天使凯子哥追在他屁股后面一边亏钱,一边给他喂资源把片子拍出来。

老头拌嘴,好看

郝杰导演人变了,作品的画风也变了。

画面和台词变了,叙事的方式也变了,故事的内核是新的,“想拍人的不自知”。

他自己说好几年没拍电影,就只是学习,看书还有拉片,书看的是莎士比亚,片拉的是布列松,从他的新短片来看,确实有布列松那味。

布列松,世界电影大师,画面以简洁准确出名,摄影界的“决定性瞬间”就因他而广为人知。布列松对于玩摄影的青年,就像约翰·列侬之于摇滚亚逼。

这是布列松

这是郝杰

《冯海的梦》4∶3的画幅,缓慢的叙事,充满隐喻的黑白镜头,再也没有直白的性和露骨的台词,只有光影和雾气,落下的水珠和掖过的被角,以及“我要做你的牛”这种台词。

这种不合时宜的任性拍法,是教科书里电影大师的专属,非常高级。

观众大多不爱看这种大慢片,同台竞技的其他导演都是人精,嘴上一边夸一边想,这片得赔,赔定了。

↖️基本没人看

然而,热衷于解读谜语的网友却乐开了花,纷纷在小组里贴上自己的解读,有说性无能的,有按照梦来解读的,还有从片中动物出发写长影评的。

按照观众解读,《冯海的梦》里,冯海不自知的恶杀死了女大学生,女大学生不自知的执拗害了她自己。《桔子》里快递员有不自知的自尊,女孩是不自知的傲慢。

我们可以得知,他变了,但是他依旧牛逼。

那么,他的口碑反转在什么时候呢?

就在上个月丰县事件的舆论持续发酵的时候。

节目里,看郝杰导演的片还是没什么问题的,顶多也就是难看了一点,或者看不懂。而且,《开拍吧》里面好几个导演在放映前都爱说:“我没什么好说的,请大家先看片儿吧!”这是聪明的做法,也是电影学院里教给所有学生的做法。

作品的解读有无限的空间,观众和影评人因此互动,每个人平等地思考,得出结论,导演一说话,这个微妙的讨论空间就被关闭了。郝杰的场外发言,就扼杀了观众和影评人对他的作品解读。

郝杰和拍出《盲山》系列的李杨导演不同,一个人把目光放在打光棍的男性身上,一个聚焦在被拐卖的女性身上。同样是看乡村的婚姻,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有着明显的差别。

你当然可以去描绘有罪恶和污点的现实,文艺作品是无罪的,大家甚至会为你的勇气鼓掌。但作者不应该在现实生活里为犯罪的人辩护,这是道德底线的问题。

郝杰,在丰县的问题上,以他自己的不自知,站在了拐卖者和农村光棍一方。他在微博上勇敢发声,亲自下场拉黑删评,他认为被拐卖的女人也可能会爱上买下她的“丈夫”,他们的婚姻有可能是幸福的。

这时候我们才发现,也许我们真的误读了他的作品。无论是《光棍儿》还是《冯海的梦》,那些女性的遭遇都被合理化,也被忽视了。

我们愤怒,是因为自己被蒙骗。厨子说话了,我们吃的菜,我们品的片在一夜之间都变了味。影评人和观众都像是从一场爱的幻觉里大梦初醒,左看右看,都觉得无法忍受。

郝杰确实是勇敢揭露了农村光棍的性问题,但他的思考不彻底,他只认为这些光棍值得同情,没有思考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我们无从得知这几年发生了什么,让郝杰从能为电影而死的狂傲文青变成了沉默中年人。但他其实从未改变,影片主题永远是性饥渴的农村光棍在凝视那些爱而不得的女大学生。

郝杰出走归来这么多年,依旧为农村光棍儿站台,只是多出来扯了一句“人的不自知”当思想的遮羞布。

纵使走向了全国,走向世界,他的价值观依旧是那一套混沌的小农价值观,没女人那就去抢,去买,男人必须传宗接代。

对郝杰来说,农村是他前半生所有的经验,构成了他的世界观。从《光棍儿》到《冯海的梦》,不过是主动买卖和被动买卖的区别,都是建立在金钱关系上的婚姻悲剧,是爱与不爱的问题。

在李杨那里就很简单了,拐卖,就是犯罪。建立在拐卖上的婚姻有没有爱情?不存在的。

郝杰和贾平凹都觉得这种婚姻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因为农村的性和传宗接待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

当我们面对一个真实而惨痛的事件的时候,这种说法就太没人性了。

就如阿多诺的那句“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在丰县的事件之后,再看《光棍儿》,是残忍的。

影视解说电影拐卖郝杰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