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若非端妃帮助,甄嬛可能永远出不了甘露寺,为何这么说?

更新日期:2022-10-14 23:06:27阅读:1902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导语:平心而论,端妃在《甄嬛传》中是最有资格做皇后的女人,不仅智慧超群善于筹谋,而且德行出众端庄自持。最重要的一点是,端妃具备那种刻在骨子里的慈悲与善良,虽然看透了一切,并心如死灰,但仍然保留着人性的

导语:平心而论,端妃在《甄嬛传》中是最有资格做皇后的女人,不仅智慧超群善于筹谋,而且德行出众端庄自持。最重要的一点是,端妃具备那种刻在骨子里的慈悲与善良,虽然看透了一切,并心如死灰,但仍然保留着人性的温暖。

不得不说,端妃是个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奇女子,她总能在最恰当的时机说出最恰当的话、做最恰当的事。比如甄嬛在甘露寺修行时,曾试图借胧月生日之际搞小动作,令皇帝疑心顿起,当时敬妃吓得几乎魂儿都要飞了。

然而,端妃却不动声色地走上前来,只轻轻说了几句话就化险为夷,皇帝不但没起疑,反而更加宠爱胧月,敬妃也因此躲过一劫。那么,端妃当时说了什么话?居然具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1:深宫内苑人性黑,波谲云诡处处危,被虐千遍存善念,至死不忘持慈悲

端妃不像甄嬛,受到伤害以后就黑化到失去人性和良知,弄死所有曾得罪或伤害过她的那些人。

实际上,比起甄嬛,端妃才是被皇上伤害得最惨的那一个,但她并没有以此为借口让自己彻底沦为恶魔去报复社会,而是淡定从容地挑拣了最佳时机、借力打力的除掉了那个凌辱了自己多年的仇敌——华妃。

在借力打力的同时,还拉拢帮助了甄嬛与敬妃,但凡能帮得上忙的,端妃都会伸出援手拉人一把。对于已经沦为阶下囚的人,她也只是点到为止,绝不会像甄嬛一样去落井下石,或痛打落水狗。

所以,以端妃的出身和德行,完全有资质做皇后,只可惜,她没有一个做太后的姑姑和自己的皇子,所以,只能成为有职无权的皇贵妃。当然,对于端妃而言,这已经是最恰当的荣耀了,而且,她做皇贵妃也是德位相配受之无愧。

她是唯一一个没有与甄嬛进行“长期利益捆绑”、却能得到善终的女人。这焉知不是她本性厚道的缘故?

但是,也有很多观众质疑端妃的人品,诟病她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且过河拆桥、十分凉薄,尤其是在甄嬛获罪去甘露寺后,端妃似乎全程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不闻不问,更谈不上求情了。

实际上,真是如此吗?错,大家都误解端妃了,甄嬛在甘露寺的时候,端妃依旧对甄嬛有救命之恩,这个细节可能被大家忽略了。此细节就在电视剧中的第四十七集里。

甄嬛去了甘露寺后,并不安分,一直与果郡王保持着紧密联系,果郡王为了讨美人欢心,每个月都会投其所好,给甄嬛画一幅胧月的肖像,慰藉她思女之苦。

当然,果郡王与甄嬛暗通款曲的事,自然是瞒不过敬妃的,敬妃虽然是胧月的养母,但却视若己出,百般宠爱,甚至对胧月的衣食住行都要亲力亲为,形影不离。在这种情况下,果郡王要想偷画胧月的肖像是不可能的,所以,必然要经过敬妃的默许。

果郡王也必然会对敬妃说明意图,敬妃才会首肯。尤其是在胧月生日前一个月,果郡王许诺甄嬛,会把甄嬛亲手做的衣服送给胧月。但甄嬛却担心由于公主收到的衣服太多,其中也不乏有精致舒适的,果郡王又怎能确保自己做的衣服就能穿在胧月身上呢?

果郡王的回答是:他已经跟敬妃说好了。言外之意,对于这件事,他事先已经与敬妃进行了沟通交流,并获得了敬妃的许可和支持。但是,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件事是在冒多大的风险?这可是欺君大罪,一旦此事泄露,或被皇帝质疑,那么甄嬛不仅要罪加一等,就连敬妃也难逃其咎,搞不好,连胧月都会彻底失宠了。

毕竟,果郡王私通废妃罪不可恕,甄嬛虽是废妃,但毕竟是胧月的生母——皇帝的女人,哪怕被皇帝废弃了,也是“皇帝用过”的女人,即便烂了,也不能再被别人捡起来用。而敬妃却全程包庇、知情不报,这无异于同谋。

所以,这件事是相当冒险的,况且,皇帝本就敏感多疑,稍微有点不慎,就可能让甄嬛万劫不复。然而,甄嬛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但要给胧月亲手做衣服,还做了件更过分、更容易引起皇帝怀疑的事——仿照纯元皇后的羊脂玉项圈给胧月打造了一枚同款。

2:富贵险中求,不求岂能有?借用故人同款物,勾起旧情涌心口,你有我也有,冥冥缘分相聚头

其实,在我看到这一情节时,明显感觉到了甄嬛在耍心机,她此时已经起了怀旧回宫之心,因为甘露寺里的日子实在太难熬了,她从小到大都是养尊处优惯了的,比不得槿汐和浣碧,一开始就是女婢身份,在哪里也是干粗活伺候人的。

而甄嬛从小就是被众星捧月一般长大的,没经受过这样的挫折与羞辱,突然遭遇这种非人的待遇,换谁谁也受不了。但事已至此,路是自己选的,哭着也要走完。只是,不后悔是假的,能够挽回局面、重新让皇帝想起她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胧月做手脚,也可以说是让胧月做纽带。

因此,她问芳若,纯元皇后的遗物都在哪里收着?能否给胧月打造一枚接近纯元皇后戴过的首饰?芳若便提供线索说,纯元皇后的羊脂玉项圈可能在皇帝那里收着。

甄嬛便以此为突破口,动起了心思。拿出自己的首饰交给芳若去办理,要芳若凭着印象打造一枚同款,让皇帝瞬间就会想起纯元,并由此及彼想到她这个“盗版的纯元来。”制造这些巧合,让皇帝误以为纯元与甄嬛和胧月冥冥之中有着“特殊的缘分”,甚至,甄嬛母女就是纯元母子转世而来的也未可知。

如果甄嬛依然憎恨皇帝不想回宫,又怎会亲手撕裂自己的旧伤口?她明明就是因为误穿了纯元的衣服才被获罪的,如今却为何偏往枪口上撞,非要踩踏皇帝的雷区?她制造这样的巧合,无非就是想提醒皇帝:当初她误穿纯元的衣服,就跟今日胧月”恰巧”得到了与纯元同款的项圈一样,都是冥冥中的天意,并非是她蓄意冒犯。她要借此让皇帝反思反省,并旧情复燃地想起她来。

还是那句话,甄嬛这样做是相当冒险的,倘若皇帝对她无情,依旧没有原谅她,那么,她的这种举动会适得其反,并引发皇帝的质疑。不过,俗话说得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从来都是富贵险中求,与其困死在这里,还不如放手一搏。

所幸,甄嬛是幸运的,冥冥之中有贵人相助。而这个贵人,就是端妃。

当敬妃在胧月生日那天,战战兢兢的把那枚项圈挂在胧月脖子上时,皇上触目惊心,不由得一愣,旋即问道:“这枚项圈,看着有些眼熟?哪里来的?”

这句话差点让敬妃灵魂出窍,之前,就因为敬妃随口说了一句胧月嘴巴长得像菀嫔,皇帝就气得摔碎了茶杯,还为此打死了一名宫女,皇帝最忌讳胧月与菀嫔有所链接,如今,万一暴露出这枚项圈是甄嬛所给予的。不但果郡王会被“顺藤摸了瓜”的拽出来,就连敬妃也保不住了,即便不去慎刑司受审,也必然要被打入冷宫终老至死。

因此,敬妃的脸色都变了,结结巴巴地说是内务府打造的,问皇帝有何不妥?皇帝沉吟道:“没什么,看着面熟。”此时的皇帝,必定疑心已起,只是暂时不露声色而已。

就在这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端妃却不失时机地款步走了过来,云淡风轻地说道:“这个项圈,从前的纯元皇后也有一个,只是,敬妃进王府晚,不曾见过罢了。”此话瞬间就把敬妃的嫌疑摘干净了。

端妃的言下之意是:“皇上不必疑心,敬妃连见都没见过纯元皇后的这枚项圈,更不可能仿照打造了。这只是巧合罢了。”皇帝这才放下心来,并也感觉到是“天意巧合”,于是,索性把纯元本尊的那枚项圈也赐给了胧月,竟有些暗含“物归原主之意”。

有了这次的巧合,皇帝也不由得由此及彼,联想到了身在甘露寺中的甄嬛,而甄嬛离回宫的目标也便更近了一步。至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说,端妃不是不帮甄嬛,而是一直在帮,只要得到恰当的机会,端妃从来不吝施以援手。只是她城府极深,帮得不留痕迹而已。这也是甄嬛为何会一直对她感恩戴德并敬重有加的根本原因。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