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5年“小花”刘晓庆与哥哥唐国强重逢,早年拍摄幕后轶事多

更新日期:2023-05-26 20:43:29阅读:2045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在北京举办的华表奖入场通道上,有一个特别的演员入场组合很是引人注目-----他们是1978年携手电影《小花》的三位主演:刘晓庆、唐国强、陈冲。三位老演员手牵手走过红毯,显得十分亲密温馨。45年前,他们

在北京举办的华表奖入场通道上,有一个特别的演员入场组合很是引人注目-----他们是1978年携手电影《小花》的三位主演:刘晓庆、唐国强、陈冲。

三位老演员手牵手走过红毯,显得十分亲密温馨。

45年前,他们在电影中饰演了失散多年的兄妹,悲欢离合,催人泪下。

而在现实生活中,三人也是持续多年的老友。

刘晓庆和唐国强都已七十岁有余,陈冲也已年过花甲。

但好像得到了岁月偏爱,他们衰老的痕迹不多,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和轩昂优雅的气质。

随即,刘晓庆在微博上晒出了与唐国强、陈冲、黄健中等人的合照,并配文:“妹妹找哥泪花流,45年后,我们重聚”。

两个“小花”与哥哥重逢华表奖,唐国强、陈冲和刘晓庆都十分激动。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情谊依然亲密无间,笑容发自内心。

1979年,正值改革开放之初。电影《小花》的上映,曾轰动一时,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万人空巷、抢着看的观影潮。

影片虽然取材于前涉的长篇小说《桐柏英雄》,却一改战争影片的俗套。它从革命战争岁月生活的亲情角度切入,通过妹妹找哥的曲折过程。反映深厚的兄妹情、阶级情,将人物命运而非战略思想当成了影片的主要内容。

具体讲述的是:1930年,桐柏山区一户穷苦人家被迫卖掉亲生女儿小花,之后又收养了红军留下的女婴,并把这个女婴也取名小花。

十几年后,在解放战争的战火硝烟中,失散的亲人们终于重逢,共同谱写了一曲壮烈的英雄之歌。

后来有都市报影评说:“在中国的现当代电影史上,《小花》的出现无论如何都有点横空出世的味道,从内容到形式的探索与“叛逆”意识,使得当时看惯了传统故事片的观众耳目一新。”

当年观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都会感受到:《小花》创作角度新、摄影手法新、格调也清新,而且是三位青春勃发、容貌美好的青年演员主演。

观众们正是通过这部电影,知道的刘晓庆、唐国强、陈冲。

在那个开始打开国门、放眼世界的春天,观众如潮水般涌进电影院,重新燃起了对电影的特殊热爱。

《小花》由北影厂的女导演张铮执导。她回忆,这部影片最初名字叫做《觅》,意为寻找的意思。而影片后来花大力气改编的过程,也是在“觅”最合适的表现方式。

张铮清晰记得,摄制组已经到了外景地,一天早晨她在河边洗脸,摄影师云文耀很恳切地对她说,“老张,我觉得调动那么多部队拍战争场面何苦呢?拍得再好也超不过《南征北战》,完全没必要,为什么不试试其他角度”。

张铮觉得摄影师的见解很到位,便很高兴地把摄制组的主创人员叫来,一起为如何拍摄出主意。有说“新现实主义”的,有说“意识流”的,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主要着力表现“兄妹情义”,把人物命运作为影片的主线,从新角度入手,区别于以前常规的军事影片的模式。

北影厂的艺术顾问、老导演谢铁骊,以及厂里很有威望的摄影师聂晶等,都支持《小花》剧组的想法。

时任文化部副部长陈荒煤,还对剧组提出增加强调“人情味”的几场戏。

后来在影片中很感人的那段翠姑跪行台阶抬担架上山的戏,就是按照陈荒煤副部长的建议加的。

影片《小花》热映后,被人用三句话作了经典概括:“一段妹妹找哥的感人故事;两首震撼人心的歌曲;三张动人的面孔。”

的确不假,至今人们还记得《小花》的插曲----由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妹妹找哥泪花流》和《绒花》。

已于2007年去世的女导演张铮,1916年出生。她从小生活在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

当年在延安上演《黄河大合唱》时,张铮是第一小提琴手,她爱人陈地是《黄河大合唱》中“黄河颂”的演唱者。

上海解放后,张铮调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曾随汤晓丹导演拍摄过《铁道游击队》等影片,积累了拍军事题材故事片的经验。

张铮个性倔犟,为人正直,在当时的演艺界受到很多人尊重。

1963年,张铮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导演,其间拍摄了《山村姐妹》,《老挝歌舞》等影片。特别是电影《小花》,荣获了百花奖,成了她艺术生涯中最辉煌的作品。

《小花》在北京放映时,电影局的领导都被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信件随后雪片式飞来。其中我驻外某使馆工作人员在信中写道:我们终于有了一部可以招待外宾的影片了。

据说小平同志在看了影片后,特地询问导演是谁。有关部门找到张铮家,转达了小平同志对她的问候,令张铮感到格外欣慰。

《小花》拍完后,张铮开始担任北影厂编导室主任。在任期间,她积极选调了一批年轻导演,同时大力筹办电视剧的拍摄组织工作,为推动新时期中国电视剧的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7年4月,张铮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享年91岁。

有人说,电影《小花》插曲《绒花》的歌词,正是张铮一生的写照:“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滴滴鲜血染红它···”

《小花》剧组在演员的挑选上,坚持一丝不苟,绝不滥竽充数。

当时争演主角的人有好几个,但张铮导演始终觉得陈冲的形象很合适。

原来,陈冲在谢晋导演的影片《青春》一片中扮演的哑女,给张铮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她点名要陈冲出演小花。

陈冲那年18岁,还是上海外语学院的学生。学校怕影响学习,不支持她拍片。她的外婆也怕她落下功课,想着法儿设障阻挡。

张铮导演亲赴上海,耐心说服了学校和陈冲的外婆,让陈冲如愿来到剧组。

陈冲主演小花的形象获得了大众的认可,还获了百花奖,为其此后从影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新的影踪显示:2023年3月,陈冲与冯小刚主演的电影《忠犬八公》开始上映。她在片中饰演李佳珍。

在《小花》中饰演何翠姑的刘晓庆,是当时剧组从四川借来的。张铮导演看到她1976年在影片《南海长城》中的表演很是欣赏,于是选中她出演何翠姑一角。

1979年,刘晓庆一共出演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喜剧片《瞧着一家子》,另一部就是感动了亿万观众的《小花》。

在片中,刘晓庆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永生娘,戏份不多,另一个是何翠姑。刘晓庆为了这一角色付出了艰辛努力,特别是那场跪爬石头台阶的片段,拍摄时刘晓庆是真的跪着完成的。

晚年刘晓庆仍频频现身影视节目中。2019年在第52届休斯顿国际电影节上,她获得组委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2020年获得新时代国际电影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十佳电影女演员奖。

2021年3月,刘晓庆加盟北京卫视艺人跨界浸入式情景喜剧秀《跨界喜剧王第五季》,担任跨界表演嘉宾,最终获得总冠军。

今年1月,特邀刘晓庆主演的电视剧《折腰》开机;4月,她出演的网络电影《奇门遁甲2》播出。

1975年,23岁的唐国强在八一厂拍摄的战争故事片《南海风云》中,饰演男主角于化龙。这是唐国强的第一次登上银幕。1978年正式调入八一厂。

1978年接到在《小花》中扮演赵永生的任务时,唐国强身体有点发胖,与片中哥哥形象不符。为此,他用了十几天时间刻苦锻炼。人瘦了,皮肤黑了,达到了角色要求。

参演影片《小花》,唐国强获得文化部青年优秀创作奖,并随中国电影代表团首次参加戛纳电影节。此后,他陆续在影片《今夜星光灿烂》中扮演男主角何战云,在神话故事片《孔雀公主》中饰演傣族王子。

唐国强出道时,有着他极不喜欢的“奶油小生”称号,似乎“奶油”气质成了他专属标签。但英俊的外形,也成了他在演艺圈走红的资本。

唐国强靠着《小花》《高山下的花环》等影片等逐渐在影视圈闯出了一片天地。

九十年代《雍正王朝》中的四阿哥,让唐国强华丽转身,彻底拋掉了“奶油小生”称谓。近年来,他除了是公认的“皇帝专业户”外,还以酷似毛主席的外形,在诸多重要红色影视剧中有着精彩的亮相。

2021年12月,唐国强获得“全国观众最喜爱十佳演员”称号。

影片《小花》基本都是在外景地实拍的,摄影棚的镜头不多。

为了选景,剧组编导专门曾去白洋淀考察过。张铮导演在去故事发生地桐柏山老区看景时,遇到发大水,她不顾危险在竹筏上漂了好几天才找到靠岸的地方。

后来,影片决定在屯溪老街、安徽黄山以及湖北荆州等地拍摄。

《小花》中巷战场面,拍摄地在屯溪老街入口处完成;

何翠姑跪抬担架的一场戏,是在黄山“百步云梯”拍摄的;

片中解放军部队攀爬城墙攻城,与国民党军队拼杀的场景,是在在湖北荆州城大北门拍摄的;

片中成群的白鸽在天上飞翔的镜头,是在荆州中山公园拍的;还有一个监狱的镜头,是在胜利街拍的。因为胜利街的那个房子,早年的确是国民党的监狱。

电影《小花》热映后,让全国不少观众进一步知晓了荆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此后,有多个影视剧到此选景拍摄。诸如《路漫漫》《战国钟声》《惊涛骇浪》等等。

1979年影片拍完后,大家都得《觅》这个名字太生涩,呼吁改一下。但是,改名并不容易,新名迟迟定不下来。

一天,剧组的同志找到著名电影评论家钟惦棐征求片名。刚巧,钟惦棐家的窗台上摆了一盆小花,他触景生情说:“不如片名就叫《小花》吧,希望它是报晓中国电影春天的一朵‘小花’。”

刘晓庆唐国强电影老明星张铮

Back to Top